中醫文化博大精深,經歷了中華文化千年的積累和祖先們的積累形成的傳統醫學,它的科學性也在一步步的被現在科學醫學所證明,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是一個方子就能針對所有人,也不是一個疾病治療方法相同,要結合個人的特點,根據人的體質的情況進行治療。對于中醫健康,大眾也應該清楚:保持陰陽平衡,正確看待生命,做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
氣虛
氣虛是由身體元氣不足造成的病變,氣在中醫看來,是構成人體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之一,它由于腎臟中的精氣、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氣、肺吸入的清氣共同構成,因此氣虛也有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和癥狀表現。
腎氣虛:當腎臟精氣虧空時,人會出現精神疲憊、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舌苔淡白、小便增多等癥狀。
脾氣虛:脾臟是身體氣血生化之源,它負責將身體攝入的食物和水,轉化為營養物質,以滋養機體的各個臟腑,當脾氣虛時,會出現腸胃不適、大便溏膩、身體消瘦、面色枯黃等癥狀。
肺氣虛:肺主氣,司呼吸,當出現肺氣虛時,會出現咳嗽氣短、胸悶聲怯等不適癥狀。
心氣虛:心氣虧虛時,身體不能有效地鼓動血脈,這時會出現心悸氣短、神疲體倦、脈虛無力等不適癥狀。
陰虛
陰虛是指身體內陰液不足,不能制陽,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變化,身體的各個臟器也會因陰虛導致各種不同的癥狀反應,下面就為大家羅列出來。
腎陰虛:腎陰虛是由腎臟內陰液虧損造成的,癥狀表現為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腰酸膝痛、失眠多夢、內心燥熱等;此外,男性往往還伴隨遺精,女性則會出現月經不調的問題。
脾陰虛:脾陰虛表現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腹脹腹痛、大便干結、身體消瘦等不適癥狀;它的出現主要是由是由過量辛辣之物造成的。
肺陰虛:當肺部受到燥熱之物襲如時,會出現的肺陰虛的問題,這時會出現口燥咽干、干咳無痰、舌紅少津津、聲音沙啞等問題。
心陰虛:當心臟陰液虧少時,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盜汗、形體消瘦、面白無光、唇舌色淡等不適癥狀。
簡單的氣虛和陰虛就有如此紛繁的類別差異,可見中醫的博大精深,在對身體進行調理時,一定要對照著不同的癥狀表現,確定病因后再對癥治療。
山東濟寧拓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幫您分析九種中醫體質類型,提供各種偏頗體質健康養生方案。
上一條:丹佛發育篩查測驗適用的范圍 | 下一條:辨識九種體質 防疾病于未然 |